您现在所在位置: PG电子游戏 > 新闻中心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PG电子【媒体看高新】《南昌日报》:让创新链产业链共融共舞 ——南昌高新区以系统

发布日期:2024-04-29 11:42 浏览次数:

  PG电子【媒体看高新】《南昌日报》:让创新链产业链共融共舞 ——南昌高新区以系统思维布局创新链原标题:【媒体看高新】《南昌日报》:让创新链产业链共融共舞 ——南昌高新区以系统思维布局创新链

  9月14日,《南昌日报》头版报道《让创新链产业链共融共舞 ——南昌高新区以系统思维布局创新链》。

  如今的南昌高新区,创新主体生机盎然,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创新资源快速集聚。作为南昌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南昌高新区以系统思维全面布局创新链,围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做文章,把有限的创新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过去用电阻炉加热至少要9个小时,现在只需10分17秒,这是用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所需的时间。

  颠覆性替代应用的实现,源于自主创新。不久前,由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在黑龙江正式投用,这标志着我国超导热加工技术率先在全球实现重大突破。

  高温超导技术,是实现大飞机、悬浮交通、船舶等高端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一直是各方研究的热点。2013年1月,为解决金属热加工领域关键材料和高端装备“卡脖子”难题PG电子,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成立联创超导技术团队,启动高温超导磁体和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研发项目。

  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国忠告诉记者,蹚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并不容易。一路走来,六载春秋,团队“屡败屡战”,历经了20多次的自我否定、自我颠覆、自我修正。终于,2019年3月8日,“样机成了”!这是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的最大的兆瓦级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兆瓦级,意味着什么?蒋国忠告诉记者:“相对于国际上几百千瓦级的水平,‘兆瓦级’好比汽车发动机排量从零点几到了2.0,应用空间一下打开了。与传统的电阻炉相比,这套装置将能效转化率提高了一倍,节能50%以上,碳排放减少一半以上。”

  研发出原理样机远远不够,还需打通产业化技术路线。联创超导继续推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由通用型装置向专用型、系列化、标准化工业产品转化,实现了原理样机向工业产品的迭代优化和核心技术创新,从基础超导材料到核心部件再到工业化装备产品的全部国产自主化。目前,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已进入规模化批量交付阶段。

  更令人期待的是,联创超导将在今年12月推出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套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已经有客户定下了100套的订单。”对于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前景,蒋国忠充满信心。他说,联创超导正以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成果为基础,强力推进“1+N计划”,即推进高温超导技术在熔炼炉、磁控晶硅生长炉、磁储能、磁悬浮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整体高温超导应用市场规模数百亿元。

  技术的进步反映了创新的活力。南昌高新区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为企业赋能。该区积极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为1500余家企业“精准画像”,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超70亿元授信,实现科技金融“精准滴灌”。去年,该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8%;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达16家,占全省的15%。

  日前,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南昌院)举办产品发布会。从前沿科学到“硬核科技”,数项最新成果亮相现场,让人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其中,结构/功能陶瓷表征设备研发及测试分析平台建设项目组最新研发产品更是填补了国内压/铁电功能材料领域空白,极大程度提高了脆性材料断裂韧性测试的准确性,实现了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压/铁电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呈现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并极易发生断裂失效,其性能表征、变形与断裂分析是其器件研发、可靠性设计的基础。”该项目经理马耀华介绍,针对这一情况,北大南昌院研发了V型裂纹切割机、铁电材料测试设备、刚度高PG电子、位移精确可控(控制精度达2nm)的原位加载设备,相关测试技术和设备已被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应用。

  依托于北大南昌院,不少高校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生金”。由高校老师牵头,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北大南昌院紧盯地方产业需求,建设了“4+1+N”科研布局,暨4大中心+1个孵化平台+N个产业化项目。目前孵化平台已遴选入驻10个产业化项目,同时培育成立了2家科技型企业,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率注入了源动力。

  像北大南昌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并不少,而且许多都能真正嵌入产业创新生态中。作为创新生态链中关键一环,他们一方面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孵化创新科创项目;另一方面紧扣实际需求,为当地企业解决研发难题。

  “我们成立的初衷就是立足地方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围绕航空技术、新材料PG电子、先进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开展创新和应用研究,推动科研成果与地区企业需求进行深度结合。”北大南昌院执行院长成名说。截至目前,北大南昌院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开展对接交流工作累计300多次,签订横向合作项目21项,同时与江铜、华勤等当地重点企业合作共建科创平台,携手攻克了一批技术难关。

  以平台带动创新,采访中不少企业家都感触颇深:“在现代产业竞争中,技术要素越来越重要,但仅依赖企业自身的递进式发展会比较慢,这种政府与高校合作建立的研发平台,能更好帮助企业技术得到提升。”

  目前,南昌高新区共引进大院大所7家,引进项目团队60个,建立各类研发平台32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1个,省级平台134个。

  南昌高新区以数字人才、数字技术供给为切入点,打造航空科创城、中国(南昌)科学岛等产业聚集新高地,充分保障人才就业有选择、有市场;全速推动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核心区一期落户项目41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44人,其中院士3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推动江西财经大学等20余所院校与区内重点企业构建定向人才培育合作机制,打造全省首个产教融合示范区,让各类人才在南昌高新区留得下、留得值。

  “留在高新区16年,这些就是我最骄傲的成果。”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外延中心总监涂逵指着一长排光电产品说。

  从率先攻克硅衬底上生长LED发光材料的世界难题,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到将全系列车规级LED光源产品融入多家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一线主机厂供应链;从开发出像素级ADB矩阵式大灯模组产品,到今年初又开发出5微米pitch的像素矩阵……作为公司的第一批校招员工,从学毕业的涂逵一次又一次参与或主导大项目、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也逐渐成长为公司研发团队的核心力量。

  为让人才安心发展,在南昌“人才十条”政策基础上,南昌高新区专门出台人才“十条扶持政策”,覆盖为人才创业提供拎包入驻办公研发场所,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设备补贴、最高1亿元的创业资助等。

  今年年初,南昌高新区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人才安居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人才们可享受区级购房补贴,最高可补800元/平方米。6月,南昌高新区又推出“人才码”微信小程序、建成启用人才驿站。前者将招聘信息、扶持政策以及美食、观影、停车、加油等消费优惠全部纳入其中,满足人才们的生活需求;后者为前来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提供3个月免费住宿。

  此外,南昌高新区还组建了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对184家重点企业人才提供一对一专享服务,并加快出台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办法,探索“一人一策”“一团队一策”,把人才评议权交给企业,让市场来评价人才。

  “南昌高新区贴心周到的人才管理服务,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今年刚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茹浩,通过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成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前沿技术开发部的一名工程师,“在南昌高新区生活有保障,发展有舞台,这坚定了我继续扎根的信心”。

020-88888888